在剛剛閉幕的中國全國人大會議上,中國設定了“7%左右”這一較低的經濟增長目標。從中傳遞出的信號是,雖然年增速為兩位數的階段可能已經結束,但中國政府依然相信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仍會享有可觀的增速。事實上,決定最終結果的更有可能是中國經濟發展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矛盾,而不是任何官方聲明。
中國總理李克強提交的報告稱,中國需要“處理好債務管理與穩增長的關系”。此話乍一聽十分合理,可實際上,這兩個目標之間存在一個根本矛盾。
中國的經濟增長越來越倚重高速的信用創造。因此,要想實現7%的增長目標,必然涉及進一步提高信貸在國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自2008年以來,中國的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已近乎翻番,而且可能會在更短的時間內再翻一番,原因是債務水平升高的同時GDP增長卻在降低。日益升高的債務水平,加上房地產及幾個重要行業的產能過剩,再加上越來越大的通縮壓力,對金融穩定和經濟穩定都構成了威脅。
您已閱讀26%(394字),剩余74%(111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