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所要追求的目標是什么?首先需要澄清一個認識上的混淆之處,即把貨幣國際化的目標與貨幣國際化的指標區(qū)別開來。貨幣國際化的具體指標有很多,比如主要貨幣在全球央行外匯儲備中所占比重、在全球外匯市場日均交易額中的占比、在SWIFT(環(huán)球同業(yè)銀行金融電訊協(xié)會)國際貿(mào)易結算貨幣中的比重等等,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主要貨幣的國際使用程度。但是這些都只是衡量貨幣國際化使用程度的技術手段,并不是政府推進貨幣國際化所要追求的目標。只有認識這一點,才不至于陷入為國際化而國際化的實踐誤區(qū)。
假定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政府主導并推動的,那么其成功與否并非看其國際化程度的高低,而是看能否通過貨幣國際化達成所設定的戰(zhàn)略目標。說到底,對中國政府而言,貨幣國際化只是追求戰(zhàn)略目標的工具,而不是目標本身。筆者認為,“成功的貨幣國際化”應該是指一國通過貨幣國際化能將國際金融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并在些基礎上促進實體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本國帶來戰(zhàn)略利益。因此目標的設定是人民幣國際化頂層設計的核心,它將直接決定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方式和路徑。
筆者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有最低與最高之分。
您已閱讀17%(480字),剩余83%(228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