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仍需睡個好覺》的上篇在FT中文網刊出之后,激起人們興趣,不少朋友問起了各樣問題。大腦是個小宇宙,功能極為復雜,內容可能比外界的大宇宙更其豐富。即便是最基本的功能,比如說痛覺是怎樣形成的,我們其實都不甚了了,睡眠也是一種。拜現代科技之賜,人類終于有機會可以深入堡壘一窺其堂奧了。雖說對睡眠的機制和功效,探索還很粗淺,科學家基本上形成了一些結論,這里且試舉幾例。
首先睡眠時大腦是否在休息,如通常以為的那樣? 錯。以大腦的能耗來測度,思考奮發之際,大腦對血氧的消耗可以達到全身的40%以上,即使在睡眠狀態,大腦的能耗仍在20-30%。這和人的肌體大不相同,靜臥時這部分的能耗可以降低到十分之一。睡眠時大腦仍在緊張地勞作,無休無止。所以對死亡的現代界定,是“腦死”而非心臟停止跳動。腦力勞動確是最基本的勞動,不必以流汗為特征,更不為“腦力勞動者”所特有。至于大腦進入睡眠后究竟在干些什么,現代研究已經表明,是在緊張地清洗,排除雜穢和毒素。長期缺乏睡眠,人的情緒心智會錯亂;不讓人睡眠,(譬如現代拷問犯人的招術,)甚至迫使他腦死。單是清洗工作要消耗我們這么多的能量?可見睡眠還完成了其他的重大功能。科學家推測,包括把腦神經重新聯接、記憶重新整頓,等等。所以說,大腦從睡眠得到的是“休整”,以利次日“再戰”;
其次,我們是不是有時做夢,有時不做?不是的。每個人每晚都做夢,只是很小部分突入到意識層面,被回憶起來。腦神經網絡的重排和記憶的重整多半是在“后臺”進行的,這給了我們啟示,是不是可以把一些困難的“功課”交付睡眠中的大腦去做呢?回答是可行的。本篇的原意,就在于討論一些偉大人物的卓越成就,可能就是善用和巧用睡眠,來強化和促成其創新能力的。有一個點子,前沿的科研正設法在驗證的,是把一些復雜的問題,比如難記住的外語詞匯,難解的數學推導,令人頭痛的問題和事項,在睡眠前提交給大腦去處理,充足睡眠后很可能就變得輕松容易了許多。怎樣調度“無意識”或“潛意識”來替你解決問題,是有創造力的杰出人士常用的辦法,我們前面已舉例,達利、愛迪生、凱庫勒和圖靈他們正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