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阿里股價大跌,很多人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它和中國國家工商總局的口水戰。阿里在聲明中,已經很明顯地暗示工商總局的做法不“公平”。它認為,存在假貨問題的電商并不是個案,監管部門在抽檢方法等方面存在針對性,甚至歧視性,甚至有可能被競爭對手所利用,所以工商總局的相關做法是應該被義正詞嚴地否定的。
實際上,阿里并不是從“我沒有假貨”挑戰工商總局的,而是從“你不應該這樣查假貨”質疑總局的。我覺得中國觀眾不會接受這種理由,因為大家會樸素地認為,如果是假貨,那就是怎么查都可以,至于程序是否公平公正公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的有假貨。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歪”,你不去理會自己是否“正”,老是質疑拍照者的拍照方法,覺得別人把自己拍丑了,我覺得很難說服中國觀眾。
所以,阿里可能是為了對其他觀眾喊話,比如美國的資本市場。只有將中國監管部門描繪成歧視性的執法者,阿里才有可能將自己描繪成為一個不成熟法治環境下的受害者,而不是一個不成熟法治環境的最大受益者,最終將自己從假貨事件的漩渦中擺脫出來。這個策略固然不錯,甚至可以說是唯一聰明的選擇,但真的很難具有說服力。
您已閱讀12%(473字),剩余88%(331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