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委內瑞拉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Nicolas Maduro)在結束前往中國和沙特阿拉伯的緊急求援之行、顯然兩手空空回國之后表示,“上帝會提供的!”(God will provide!)投資者并不認同馬杜羅的信心,委內瑞拉基準債券遭到拋售,其價格降至表明違約風險激增的水平。在加拉加斯,成千上萬的人在貨架空蕩蕩的超市外排隊,通脹率高達70%左右,這個石油資源豐富的拉美國家正為多年的經濟管理不善付出慘痛代價。
對于該國最大的債權國中國來說,這場危機帶來的頭疼不是一時半刻就會消失的。它舉起一面鏡子,令中國的“國家對國家”融資模式的缺陷表露無遺;近年來中國以這種模式向發展中國家政府提供巨額貸款,這些貸款幾乎不附帶條件,也沒有透明度可言,其目的往往是換取資源。就委內瑞拉而言,中國國有實體自2007年以來已向其借出逾450億美元,其中大約200億美元據信尚未得到償還。最初商定這些債務時,雙方正陶醉在一股政治熱情的火焰中,因為馬杜羅的前任、已故的烏戈?查韋斯(Hugo Chávez)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
來自中國的貸款從未獲得委內瑞拉議會的授權;委內瑞拉政府堅稱,由于這些貸款將用石油(而不是美元)償還,因此不能將其界定為“債務”。這意味著,正如哈佛學者里卡多?奧斯曼(Ricardo Hausmann)上周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所寫的,這些資金從未被列入國家預算,由此逃脫所有形式的控制并繞過石油收入分成規則。但是,當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無法履行其“債務換石油”還款進度表時,它被迫從央行借錢,從而加劇了硬通貨短缺,助長通脹,妨礙食品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