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部分的工作時間用來甄別新的人才,或是為了招募員工,或是為了結成合作伙伴。這意味著我必然要進行不同類型的面試。然而我得慚愧地說,我的方法并不是特別科學。我提問以及記錄答案的方式應該更加系統嚴謹,特別是考慮到面試出錯的代價正在不斷上升。
讓我為自己辯解一下,我進行的許多最重要的提問環節并非招聘面試,而是與企業家展開討論,最終結果或許是達成商業合作關系。因此這種問答更像是一種雙向的審查過程,而不是常規性的招聘環節。通常情況下,這些人是依靠自身奮斗起家的創始人,他們不想為其他任何人工作:相反,他們尋找的是能夠增加企業價值的財務支持者。
當今世界資本充盈,杰出的企業能夠挑選要接受哪個投資方的資金,因此事實上經常是我接受別人的面試。只要我真心認為我和對方契合,我相當享受說服對方與我們達成合作意向的挑戰。如果合作似乎注定要失敗,我也不擅長與對方虛與委蛇。
您已閱讀26%(375字),剩余74%(108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