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的林君翰(John Lin)站在地處中國西南的偏遠山區(qū),雙手各拿了一塊磚。他解釋道:自己右手拿的是當地出產的磚,每塊4.5角(約7美分),磚面焦黃,切割粗糙的磚邊沿容易破損;左手拿的則是相對潔凈的四方形陶土磚,磚中間是三根硬幣大小的空心管柱。這種粘土磚每塊1.95元(約32美分),價格約是普通磚的4倍,但林認為這種磚一分價錢一分貨。他設計的這種中空磚能讓自己設計的新居成功做到冬暖夏涼——而且,地震若再次發(fā)生,全村房屋的抗震效果就會大大增強。
林君翰是設在香港大學(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內的非贏利組織城村架構(Rural Urban Framework, RUF)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城村架構就中國農村的規(guī)劃與科研項目與慈善團體及地方政府進行合作。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經濟飛速發(fā)展,走現代化發(fā)展之路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中國的建筑設計師都專注于城市發(fā)展,很少有人對農村地區(qū)日益涌現的窘困情況特別上心。然而,農村地區(qū)也已大變樣。
相反,正是共產黨把大量人口轉移至城市的決心,對農村地區(qū)產生了顯著影響。李克強總理(Li Keqiang)稱城鎮(zhèn)化是中國發(fā)展的“巨大引擎”,原因是政府正努力把經濟發(fā)展模式從依賴投資與出口的拉動型模式轉向內需型模式。
您已閱讀16%(535字),剩余84%(290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