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tǒng)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ois Hollande)恰如其分地將周三發(fā)生的槍擊案稱為“針對言論自由的……慘無人道之舉”。不過,任何一個人,如果熟悉法國穆斯林公民群體中日漸緊張的情緒,以及法國對北非那段殖民歷史延續(xù)至今的遺毒,那么他對諷刺漫畫雜志《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巴黎總部12人被槍殺一事就不會感到意外。如今,法國的穆斯林公民人口已達到500萬甚至更多。
目前,襲擊者的身份已經(jīng)查明。我們不能忘記的是,歐洲近年來最嚴重恐怖事件的制造者,不是伊斯蘭武裝分子,而是極右翼狂熱分子安德斯?貝林?布雷維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在2011年發(fā)生在挪威的那次事件中,他殺害了77人。
從9?11事件到去年5月的布魯塞爾猶太博物館事件(那次事件導(dǎo)致4人喪生),再到針對《查理周刊》的暴行,這種政治動機驅(qū)動的恐怖襲擊都是卑鄙而不可原諒的。法國穆斯林信仰理事會(French Council of the Muslim Faith)是最先發(fā)聲譴責(zé)的團體之一,稱這次事件是“針對民主和出版自由的野蠻行徑”。
您已閱讀34%(471字),剩余66%(90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nèi)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