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的計算結果,在2013年中國的總生產(即國內生產總值,GDP)已接近美國。這項消息引起大家注意,本文先討論這項消息是否準確,再討論它在中美關系和世界經濟發展的意義。
比較兩國總生產最簡單的方法,也就是把一國的生產總值用匯率變換到以另一國貨幣計算的總值。比如在2013年中國的生產總值是59.6萬億元人民幣。用6.34的匯率計算,為9.4萬億美元。而當年美國的生產總值是16.8萬億美元。中國的生產總值只等于美國的9.4/16.8=60%。
根據世界銀行在2013年預測,到了2021年中國的總生產將超過美國。這預測是基于從2013年到2021年這8年中國總生產的增長率將比美國的高。如果中美兩國總生產增長率之比每年平均是1.0659(例如中國的是1.082;美國的是1.015;兩者之比是1.0659),8年以后中國的總生產便會從美國的60%增至與美國的相等。
您已閱讀26%(433字),剩余74%(120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