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歐佩克)領軍者沙特在最近的維也納會議上決定維持產量不變時,它向世界傳遞出了一個明確的信息:決定油價的應該是市場、而非歐佩克。結果是油價下跌,本周更是降至每桶60美元以下。
對這個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來說,這是一個重大的改變——沙特過去曾試圖通過調整產量水平來管理全球石油市場。本質上,沙特決定實施的政策不僅會在長期內保住其市場份額,還預示著歐佩克這個組織將變得不那么團結,雖然它的石油出口決定仍是由成員國集體做出的。盡管該決定不受大多數石油出口國和大型國際能源公司的歡迎,但沙特有多個理由這么做。
首先,沙特領導人早就認識到空閑產能的戰略意義,因此該國在過去十年花費了至少100億美元來維持隨時可調用的200萬桶/日的產能。其他所有國家缺乏這么做的政治意愿和遠見,這讓沙特有能力獨力對抗以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為首的大多數產油國的意愿。
您已閱讀28%(383字),剩余72%(98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