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10月31日宣布擴大貨幣量化寬松,增加買債規模,引起全球市場震蕩。此決定反映日本央行為達到提高通脹至2%的目標,不惜孤注一擲。市場對日本能否達標存疑,但日元當天隨即貶值3%,并持續疲軟,超過120兌1美元水平,對比三年前,已經貶值30%。
日本是次擴大量化寬松政策,給予歐洲央行提高買債規模以防止歐元升值的莫大壓力。正當歐日兩家中央銀行加大量寬規模,美國則正式結束買債。三大經濟體采取迥異的貨幣路向會對全球股票及債券市場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尚是未知之數。不過對亞洲而言,自2009年起,區域內的中央銀行就西方國家釋出的大量資金涌進大打攻防戰。本來2015年準備迎來較常態的貨幣政策,現在恐怕此攻防戰還會持續一段時期。
國際貨幣之間的升跌好像是零和游戲。日元跌,歐元就有升值的壓力,因此兩大經濟體仿佛就買債規模進行競賽。官方口徑說量寬政策的目標是遏止通縮勢頭,但不斷“印銀紙”的客觀效果就是貨幣貶值以刺激出口。自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歐美采取量化寬松政策,紐約聯邦儲備局及英國央行資產膨脹近4倍,歐央行只膨脹1倍,此三家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占各自經濟體系GDP的大約25%。日央行資產膨脹速度最快,達5倍,佔GDP的60%。
您已閱讀30%(514字),剩余70%(120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