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最大另類投資管理公司之一凱雷(Carlyle)利用廉價信貸,完成了逾7億美元的股息資本重組。其投資組合中的很多公司借入資金,用來支付其東家的慷慨股息,從而擴大了凱雷及其投資者的回報。信貸市場今年一直洋洋得意,讓金融工程師以及凱雷等利用他人資金的弄潮兒獲得超出比例的回報。這是一個驚喜,因為金融觀察者全年都在預測利率將上升。隨著“縮減計劃”完成,情況會不會終于發生變化?
人們期待強勁復蘇將抵消美聯儲(Fed)終止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的影響。對于樂觀主義者而言,這意味著,盡管利率上升,但信貸仍將充足,股市也仍將保持活力,唯一的沖擊是美元走強將降低企業盈利。另外,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資產購買計劃的大幅擴張應該意味著流動性仍將保持充沛。
但事實可能證明這一預期過于樂觀了。盡管信貸狀況的變化可能對私人股本集團等迄今是中央政府流動性最大受益者的機構特別具有挑戰性,但幾乎所有投資者都舉步維艱。對于投資者而言,今年10月是一個很難駕馭的月份,而它在更大程度上可能是未來的一個預兆,而不是暫時失常。美林(Merrill Lynch)一份報告稱,在美國國債市場,來自“美國各銀行和中國增加購買美國國債的行為(目前正在放緩),暫時掩蓋了美聯儲縮減寬松計劃的影響”。
您已閱讀37%(541字),剩余63%(92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