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中旬APEC北京會議的一大看點,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面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這場全球矚目的外交峰會之后,英國《金融時報》的亞洲版主編皮林(David Pilling,曾為該報東京分社社長)接受BBC中文網記者的采訪,把近些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引起的與近鄰日本之間力量對比的變化,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兩國多層次的摩擦,作了一個總結,將當代快速發展的中國對日本的沖擊,比作“今日的‘黑船來航’”。主要觀點摘錄如下:
“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馬修?佩里(Matthew Perry)率領四艘艦船來到日本,向日本官方遞交美國總統的國書。這起事件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由于這四艘船的船體均為黑色,后人將此事件稱為‘黑船來航’,且多看成對孤立日本的沖擊。次年一月,佩里再率軍艦駛入江戶灣,日本終于打開國門。對當代研究日本的觀察者來說,這起事件促使當年封閉的日本急速變革。整個二十世紀,世人目睹了日本的興衰。……”
“‘日本回來了!’(Japan is back!)安倍晉三上任以來在多次外交場合上這樣表示。不過,在皮林看來,安倍政策調整更大的一個動力是正在經濟與政治上崛起的中國。他認為,對日本來說,中國今天的變化更像是當年的‘黑船來航’。”(全文見BBC中文網11月17日歐陽成專稿《訪談:“中國更像日本今日的 ‘黑船來航’” 》)
您已閱讀12%(563字),剩余88%(397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