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逐步占領南中國海的主要動機不是石油,更不是那里日漸減少的魚類資源。而是關乎兩件事:戰略地位,以及當今執掌這個國家的民族主義者眼中的——借用美國歷史上的一個短語——“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
中國有權擁有這片海域的觀念,深埋于這個國家歷來把鄰國(尤其是那些未受中華文化影響的鄰國)視為蠻夷的觀點。中國不再覺得需要博得好感。“和平崛起”的承諾已被旨在吸引國內受眾的沙文主義行動取代。
中國要想在海軍力量方面趕上美國及其太平洋盟國可能還得幾十年,但通過在遠離本土的海上建立據點,它不但威懾了鄰國,而且對大國及其貿易構成威脅。這是將南中國海轉變為“中國湖”計劃的早期階段,2000年來這片海域一直是文化和全球貿易通道的交匯點,但從未被中國主宰。
您已閱讀20%(330字),剩余80%(128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