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西方預測中國GDP將成為世界第一,這種捧殺是否類似當年我們鄰國日本的遭遇,從世界第二的位置跌落到收獲失落的十年?”近期一次讀書會上,主持人如是發問。
我并不是第一次聽到類似提問。當天我和政治學者劉擎教授作為嘉賓對談,討論美國歷史學家伊恩?莫里斯(Ian Morris)著作《西方將主宰多久》(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如果按照英文直譯,更準確地說,應該譯為《為什么西方統治至今》或者《西方為什么現在還在統治》——作者注),兩個多小時內密集聽到“西方”一詞不下一百次(有趣的是,莫里斯坦陳西方定義超過二十多種),加上地點是在以具有老上海風格而為人所知的思南公館,難免令人有今昔對比的錯愕之感:一方面,中國官方宣傳對于世界第一的封號可謂“謙讓”,而民間倒是對此興趣頗濃。如果這種情緒早在內部醞釀,西方“捧殺”的對象和目的是什么呢,更不用說日本過去遭遇不在于“西方捧殺”,今日狀況其實也難言“悲慘”;另一方面,對于中國第一的稱號,按照最樂觀的估計(也是來自“西方”的世界銀行),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最快今年中國經濟總量就會超過美國(可參考我的此前專欄《中國經濟第一?》)。
中國第一的情結大眾不會陌生,甚至《西方將主宰多久》引發的議論升溫也可以作為小小注腳:此書的中文版被中信出版社引入三年之后,近期才開始被公眾廣泛關注,從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到曾經的風云人物李錄,對這本書都有引用和推薦,背后的動力學多少與復興的民族情結有關。重歸世界之巔的夢想因為近代屈辱記憶而被放大,這可謂國人集體情感的一種現代投射,我曾經在《李約瑟之謎與復興夢》一文中對此有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