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一年,香港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與中國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辦公室發起了一個中國城市案例研究,希望通過解剖一個城市,來搞清楚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幫助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及治理體系有一個客觀、全面、深入的了解,而這項研究有很多發現改變了我們以往對中國經濟的理解與看法。(可詳見作者此前在FT中文網文章《從佛山看中國改革》)
從佛山看條塊互動
治理結構有四個方面,也就是“條條”、“塊塊”、“制度”和“條塊系統互動”,從此分析一個典型的中國城市,這會有什么結論?這一中國式“四維治理結構”幾千年以來就一直存在,“條條”指中央集權、“塊塊”指地方自主(也就是山高皇帝遠),條塊背后是“制度”。很多專家提到中國制度建設還不是很健全,“條條”的中央控制對社會及市場的監管與“塊塊”的地方、企業、家庭之自主競爭發展既有良性互動也有矛盾。這種四維治理機構一方面構成中國治理系統的抗脆弱性,但另一方面也留下潛在的系統風險。
您已閱讀8%(408字),剩余92%(449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