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金融時報》一直將金融市場當成過山車來報道。讓人耳目一新的是,隨著夏天的來臨,出現了一系列關于市場波動性早在六月初時就已變得極為低落的報道。但財經媒體的整體論調遠遠談不上令人寬慰。常常出現的評論是:“安靜……太安靜了”,緊接著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上一次波動性如此低下的時期,正是金融危機爆發前夕。
對于認為這一定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的觀點,有另外一種常識性的不同看法: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那么哪種觀點正確呢?我們應將低波動性看成是一種預示災難正在形成的可怕征兆,還是一種暗示世界經濟終于走上正軌的信號?
這一問題的答案取決于我們考察的究竟是金融市場,還是包含商品、服務、生產、投資等領域的實體經濟。
您已閱讀14%(298字),剩余86%(178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