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以來,人民幣離岸市場經歷了四年多的高速發展。在香港、新加坡和臺灣三大人民幣離岸中心中,包括銀行存款、存款證和債券在內的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已經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升值預期、利差以及企業財務成本便利,可謂過去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驅動力。隨著今年人民幣雙向波動明顯加大,短期內人民幣快速貶值,未來人民幣國際化路線將不能再局限于升值預期。
人民幣已經成為重要的全球貿易貨幣
筆者一直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有兩大終極目標,那就是在全球范圍內擴大人民幣貿易結算以及最終用人民幣定價大宗商品,依然筆者持有相同的觀點。在中國政府和私人部門過去幾年的積極推動下,人民幣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貿易貨幣。根據我們的估算,2013年中國貿易中大約18%的跨境貿易是以人民幣結算的,而在2009年時基本接近零。而今年一季度,這一比例更是大幅上升至28%左右,已經接近日本推動日元國際化時本幣結算量的高點。盡管目前人民幣貿易結算還是主要圍繞著中國的雙邊貿易上,但不可否認的是,人民幣已經崛起為全球范圍內的重要貿易貨幣。
您已閱讀14%(443字),剩余86%(279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