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對中國的訪問使我得出了幾個與直覺相反的結論。
其一,透過“后金融危機”的棱鏡來看中國或許是錯誤的。其二,污染問題和反腐敗運動相對于房地產或者債務泡沫破滅來說,是威脅更大、并且更加難以估量的風險因素。其三,中國2009年的經濟刺激計劃在中國國內被看成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失誤,不太可能重現。最后,中國不會拉西方一把,西方也不會拉中國一把——整個世界正在陷入一種各人自掃門前雪的經濟圖景。
讓我們從第一點開始討論。考慮到中國近期的信貸擴張和由此引發的過度建設,從“后金融危機”這個角度尋找中國債務的催化劑非常合情合理。中國確實存在住宅地產泡沫——事實上,交易量下降和房價下跌表明,這輪泡沫已經開始萎縮。不過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們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也存在多種政策工具以化解房地產市場崩盤的威脅。
您已閱讀19%(342字),剩余81%(141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