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收到了一位法國朋友的郵件,而且是在與美素(Mersault)地區大隱于市的科施?杜里(Coche-Dury)莊園的讓-弗朗索瓦?科施(Jean-Fran?ois Coche)共進午餐之后就立刻發給我的。在郵件中他懇求能夠得到一些中國葡萄酒,因為讓-弗朗索瓦非常渴望嘗一嘗。如今我在全世界范圍內都能遇到類似對中國葡萄酒的好奇者,因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生產國,而這里生產的葡萄酒極少出現在國外市場上。盡管中國葡萄酒目前的出口量非常低,但隨著產量的持續提高,將來應該會有越來越多的比本國消費者更挑剔的外國人嘗到他們的酒,同時其質量水平也會引起我們這些專業人士的興趣。
自從2001年起,我大概每隔一年就去中國一趟,而且在每次的中國之行中,我都會盡量前往不同的產區,盡可能多地品嘗當地我比較信得過的葡萄酒愛好者所推薦的葡萄酒。自2000年起的這十年,我沒有發現中國葡萄酒在品質的提高上有什么進展(和他們產量的提高之快比起來真是大相徑庭),不過近年來值得敬仰的葡萄酒的數量增長得很快。不久前在亞洲時,有人問我中國釀造出世界級葡萄酒將會是什么時候,我當時回答說,根據目前已經嘗過的葡萄酒進行判斷,這個時間應該是五到十年,不過這個時間是我往長了說的,因為考慮到中國在達到期望目標方面速度一直都很快,實際上應該是三到六年(結果上海媒體把這個回答作為了頭條,稱我自信滿滿地預測中國將在三年內釀造出世界級的葡萄酒)。
現在的中國市場上還充斥著大量水平非常一般的葡萄酒,而且常常帶有缺陷,有時候甚至是酒標上標注葡萄酒而瓶中的汁液卻令人極度起疑。將本土發酵汁和進口散酒進行調配的做法可謂是聲名狼藉,有些在售的甚至都并非以葡萄為原料。讓我總是感到驚奇的是,中國國內市場上在售的絕大多數“中國葡萄酒”都是酒體孱弱且果香黯淡的產品,可中國人卻對此不怎么抱怨。不過每次來訪中國,我所關注的重點都是那些有著真正雄心壯志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