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銀監會開展進口鐵礦石貿易融資情況的快速調研,意在全面掌握進口鐵礦石貿易融資情況,防范相關風險。在中國經濟增速不斷下滑、周期性行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中國監管者此舉可能會造成市場緊張,使得本已資金鏈緊繃的鋼鐵等周期性行業雪上加霜,同時近一段時間用于獲取信貸額度的大宗商品明顯增多,使得風險正在累積,因為中國大宗商品需求中,很大一部分是與風險與日俱增的信貸交易綁定在一起,這可能加劇市場對中國信貸違約風險的預期。
近幾年大宗商品融資被廣泛視作一種創新的融資手段,即從傳統金融渠道之外獲取融資。迄今為止,用于獲取信貸額度的大宗商品,包括黃金、銅、鐵礦石、鋁、鋅等,且它們并非用于實際消費和投資。
由于價格密度不高,鐵礦石并不是一種“天然”的融資商品。但中國越來越多的鋼鐵企業使用鐵礦石作為融資工具,將其當作抵押品,并從銀行獲得低息貸款。這充分說明適合鋼企的其他信貸模式幾近枯竭。高盛今年3月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大約有1億噸的鐵礦石庫存,其中近四成是用來融資的。
您已閱讀31%(428字),剩余69%(96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