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典籍《孟子?公孫丑上》中有“宋人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的典故,這則故事廣泛見于中國小學的語文教材中,意在提醒人們:“違反事物發展的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但現在,成千上萬被這則典故“教育”過的中國家長,正使出渾身解數像“嫌田里的秧苗長得太慢”的“宋人”那樣,挖空心思想著如何才能“把秧苗往高處拔拔”,以便自己的孩子能在競爭激烈的小學乃至幼兒園脫穎而出。
秋季即將開學的小學一年級,現在已經開始相應的招生工作。很多具備遠見卓識的中國家長,早就把他們那還在上幼兒園大班乃至剛剛進入幼兒園的嫩苗們,推到了天天補課的行列中。每周一門音樂或者舞蹈課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是在培養孩子們的藝術才能,是應試項目之外的加分項目;每周至少兩次的英語課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是未來國際化的必然要求;每周至少一次的奧數課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是將來小學面試時的必然要求……四五歲的孩子,本應該吃飽了睡、睡足了玩、玩夠了吃的年紀,硬生生成了趕場子的苦命人。
您已閱讀20%(416字),剩余80%(166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