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房價走勢引發各界關注,杭州等熱門城市部分樓盤價格松動更是讓民眾預感房市的異常,當前房市的微妙變化警示多年來的“樓市盛宴”可能結束,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未提房地產調控,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看法在悄然改變。回顧過去,局部樓市的“降價促銷”現象在金融危機以來也曾多次出現,業內專家不乏樓市泡沫破滅的預言,但樓市均有驚無險延續上漲格局,房地產被老百姓視為頗具保值增值的商品。然而,在此背景下,今年樓市調整能否再次實現闖關?什么是評判房價的標尺?
房價是否會出現變化核心在于供需格局的判斷。從供給方面看,未見支持房價大幅上漲的積極因素。去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曾指出要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3600萬套(戶),到2015年全國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保障房供給增長是不爭的事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今年新開工700萬套以上,年內基本建成保障房480萬套。同時,去年房地產投資依然保持較高增長,占據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20%,2013年房地產開發投資額比2011年(增速超過30%)同期大幅上漲近4成,預示房地產供給依然較快。
保障房與投資高位擴張促使房地產價格上漲缺乏供給面的支撐,但住房供給增加也未必會促使房產價格下跌,還必須看看需求是否旺盛。住房需求分為投資投機性需求與自住剛性需求,剛性需求與年齡及家庭結構等因素息息相關,由此決定了短期內剛性需求的變化不大,住房需求波動主要取決于投資投機性需求。
您已閱讀32%(630字),剩余68%(131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