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烏克蘭局勢激烈變動,克里米亞地區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導致俄羅斯與歐美激烈角力,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烏克蘭曾和中國一樣實行共產主義體制、同屬過社會主義陣營,并都與俄國毗鄰、淵源甚深;而又有不同的是,烏克蘭早在20多年前脫離蘇聯獨立,并宣布實行自由民主政制,但至今政局一直如翻烙餅般反復,轉型步履蹣跚。這對正在起步民主轉型的國家,尤其是中國而言,自然更值得關注。
頗富戲劇性的是,在烏克蘭獨立之初,許多烏克蘭人天真地認為,一搞民主,幸福生活便隨之而來;烏克蘭能在不長時間內成為第二個加拿大,小麥成海、牛奶成河;甚至斷言10年后居民生活可望接近英、法等國水平。
但現實卻極其殘酷。烏克蘭進入后極權時代已20多年,但不僅政局反復震蕩,而且經濟也連續負增長,失業率居高不下,民眾掙扎在貧困之中;4000多萬人口,卻有1400億美元的外債(當然這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政客利用民眾追求眼前的物質實惠心理,為迎合大眾而大肆舉債)。按理說,就經濟增長而言,自由市場遠優于計劃體制,但相比之下有些集權國家卻反而維持著經濟的高速增長。
您已閱讀13%(456字),剩余87%(306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