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小組會,大家都很想發言,委員們分別代表不同的群體,有民辦學校,有公辦學校,有幼兒教育,也有成人教育,各種利益需要提出訴求。當然,可能在“政治”層面上的討論還不夠,就像我前幾天講的,但發言是相當踴躍的。
周五上午開聯組會。教育界的三個組一起開。教育部長來了。大家都是很重視這個會的。發言的人也很多,有時都搶不到機會發言。我記得有一年在快結束的時候我站起來說我就講一句話。那時教育部提出“對作弊行為零容忍”,我就說:“你們是零容忍,還是零作為?”
如今社會各階層都沒有公信力,危險在哪里呢?社會改革需要共識,也是我們講的最大公約數。當年,比如“抗日”,是當時國共兩黨的共識;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發展經濟是共識;十一屆三中全會時“反對四人幫的迫害”是共識。在深入改革后,共識是什么呢?現在各人有各人的目標,階層的利益是分化的,比如說公務員的利益和所謂的“草根”就不一致;“公車”改革,公車司機的飯碗就沒了。這個時候深入改革就更需要公信力,主要的階層也需要公信力。沒有共識,深入改革就更難了。原來改革時,大家都很窮,先富起來,大家都很擁護;現在基礎不一樣了,先富,誰先富?
您已閱讀46%(485字),剩余54%(56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