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Aladdin)擦一下他的油燈,就會有一個智能的精靈跳出來滿足他的所有愿望。他的精靈屬于童話世界。可現實世界的蕓蕓眾生也夢想著擁有強大而智能的人造仆人。現在,這個夢想正在成為由硅、金屬和塑料打造成的現實。但它是一個夢想還是一個夢魘?事實會證明更聰明的機器是有益的嗎?抑或它們將成為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一樣的怪物?
這是一本新書——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埃里克?布林約爾松(Erik Brynjolfsson)和安德魯?麥卡菲(Andrew McAfee)合著的《第二個機器時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提出的問題。該書預言,我們將經歷“人類歷史上兩個最神奇的事件:創造真正的機器智能,以及全體人類通過一個共同的數字網絡互聯互通、從根本上改變地球經濟的格局。創新者、創業家、科學家、能工巧匠以及許多其他類型的怪才,將利用這個聚寶盆來打造讓我們驚嘆、喜悅并服務于我們的技術。”
第二個機器時代與第一個機器時代的不同之處在于智能。第一個機器時代的機器取代并倍增了人類和動物的體力勞動。第二個機器時代的機器將取代并倍增我們的智慧。兩位作者認為,這場革命背后的驅動力是計算能力的指數級增長(或者說計算成本的指數級下降)。著名的例子是以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的名字命名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半個世紀以來,半導體芯片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量每兩年至少增加一倍。其他領域也取得了類似的進步。(見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