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國華用不著排隊就得到了一臺iPhone。這位中國移動(China Mobile)董事長剛得到蘋果(Apple)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送的一部iPhone。本周五,中國移動版iPhone正式發售,而該公司用戶總數是驚人的7.5億。不過,iPhone在世界最大的市場迎來激動人心的時刻之際,正是本土競爭加劇之時。如果連高端智能手機的利潤率都會下降的話——就像蘋果和三星(Samsung)的利潤率所體現的那樣,那么像華為(Huawei)、聯想(Lenovo)和小米(Xiaomi)這樣的生產商,又該作何感想呢?
2014年,中國十大手機制造商預計總共將銷售手機逾4億部,比2013年增長50%。據瑞信(Credit Suisse)預測,中國今年的智能手機銷量將達到約4.4億部,同比增長25%,其中蘋果、三星和其他第一梯隊制造商會占據一些份額,意味著中國本土品牌也必須瞄準其他新興市場,這些市場的手機銷量預計將增加三分之一,達到4.7億部。中國制造商往往有生產高端手機的抱負,但它們賴以為生的卻是在新興市場占主導地位的低端和中端產品。
龐大的需求是一回事,賺錢是另一回事。蘋果和三星的盈利法寶是利用規模和品牌來削減成本,并讓消費者為其產品付盡可能高的價錢。低端手機的成本低得多。瑞信估計,生產一部4.7英寸、品牌一般的手機,最低只需94美元。相比之下,三星Galaxy S4的生產成本是266美元。而三星這款熱賣機的售價是554美元,前面那款便宜機僅售122美元,二者毛利相差10倍。當然,產品大眾化會擠壓三星和蘋果的利潤,但并不會完全使其喪失定價能力。既然消費者會樂于為香煙和品牌飲用水支付高價,一個強大的手機品牌的價值也就不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