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上個月在《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撰文指出的那樣,我們現在或許處于“長期停滯”時期——經濟增長疲軟、產值低迷以及就業率遠低于潛在水平,也許會跟成問題的低實際利率共存一段時間。
從本世紀初開始,美國年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低于1.8%。目前,美國經濟比2007年時預測的潛在增長率低了近10%——折算產出低了逾1.6萬億美元。而且,這一局面是在負實際利率持續5年多和貨幣政策異常寬松的情況下出現的。
不錯,一些經濟預測者在過去幾年曾明智地對增長前景持悲觀態度,但就連他們在展望2014年時變得更為樂觀,至少在美國是如此。這一態度轉變令人振奮,但即便在樂觀預測的同時,也應認識到產出和就業率低于先前趨勢的局面仍將延續很多年。更麻煩的是,即便在當前經濟高度疲軟、薪資和物價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還是出現了信貸標準降低和資產價值上漲的跡象。如果我們能在目前這樣的信貸環境下實現多年健康增長,那么就有充分理由預測,早在產出和就業率恢復到趨勢水平,或再度引發通脹之前,我們就將重新陷入在2005年7月時出現的那些問題中。
您已閱讀31%(466字),剩余69%(105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