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黃金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投資者來說,2013年實在是一個糟糕的年份。黃金價格下跌了驚人的29.3%。新興市場股市則下挫了4%;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來自標普道瓊斯指數(S&P Dow Jones Indices)的數據顯示,發達國家股市上漲了24.5%。一個令人好奇的問題是,對于黃金和新興市場股票這兩種非常不同的資產類型,其下行走勢之間是否存在關聯。
人們很容易用中央銀行的舉措來解釋此類下跌,但這無法提供一個完全令人滿意的解答。由于去年各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擴張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市場對于黃金作為一種通脹對沖資產的需求或許本來該增加。但事實并非如此。將新興市場股市的困境歸咎于美聯儲(Fed)縮減債券購買規模的決定更有說服力。突如其來的“縮減恐慌”毫無疑問助推了資金流向的逆轉,但自去年6月以來的新興市場股市動蕩,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投資者對各個國家經濟基本面進行更細致的考察。
我之所以提出黃金與新興市場股票走勢之間可能存在關聯,是因為新興市場的黃金消費者在歷史上一直是影響黃金價格的最主要力量。美國基金管理公司GMO的投資組合經理阿米特?布哈提(Amit Bhartia)和研究員馬特?塞托(Matt Seto)在去年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2000至2010年之間,新興市場消費者貢獻了全球黃金總需求的79%,其中印度和中國的需求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在同一時期內,各國央行其實是黃金的凈賣出方,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僅占到黃金需求的7.5%。
您已閱讀38%(625字),剩余62%(102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