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南方周末向環球時報致敬!”——這是南方周末前評論員李鐵昨天在微博中的喊聲,而且看上去應該也不完全是反諷。
作為環球時報當家人,胡錫進倒也就欣然接納了老對手的微博“致敬”:“致力于讓敏感的事情逐漸脫敏,把以往不能談的事在媒體上談出來,把以往不能提的名字在媒體上寫出來,這也是推動輿論進步的一種方式 。中國需要變得逐漸不那么敏感,更自信、寬容和強大。”
致敬和自豪,都是因為昨天那篇《法律不會為異見人士搞“私人訂制”》。與時俱進地借用馮小剛電影新作片名,這份人民日報子報再一次“特立獨行”地寫出了敏感人物的名字:“美國國務卿克里10日呼吁中國釋放處于服刑和關押中的劉曉波、許志永等人,幾個小時后即遭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拒絕。美國方面很清楚他們的‘敦促’屬于中方不可接受的內政干涉,但美方還是選擇在世界人權日以及今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的當天放這個炮。作為‘自由世界’的領袖,美國不表這個態、不做這個秀,大概無法向國內外交代。”
您已閱讀17%(410字),剩余83%(205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