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海人最喜歡的冬季活動是查看北京的空氣污染指數,然后對著爆表的數據幸災樂禍。這種做法今年已經不再那么有趣了。在過去的一周里,上海創下了開始監測以來最嚴重的污染紀錄。上周五下午,上海PM2.5細顆粒物濃度超過了每立方米600微克,而當時北京的PM2.5讀數僅為該水平的二分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的安全標準是PM2.5日平均濃度不超過每立方米25微克。)
上海市政府拿出了應對當前“末日空氣”的完美方案:“調整”本市的污染標準,以減少觸發有害預警的次數。這簡直令人如釋重負,不斷被人提醒我的肺部正遭到致命攻擊真是令人惱火。現在我的雙肺只能靠它們自己了——它們所不知道的東西不會給它們帶來傷害。
隨后中國某些官方媒體富有建設性地指出,霧霾對我其實有好處。在一篇題為《霧霾帶來的五大意外收獲》的網絡評論文章中,中國官方媒體指出,霧霾讓中國人更幽默、長知識、更團結。文中寫道:“全國各地人民悲催地發現,大家在霧霾面前是半斤八兩,輪流患難,誰也拿不出多少優越感。”《環球時報》(Global Times)認為,霧霾其實是中國空中防衛戰略的一部分,用于防御敵方的導彈。這足以讓一個女孩慶幸自己沒有生活在新西蘭。
您已閱讀31%(525字),剩余69%(118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