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國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后,美國防長哈格爾隨即發表聲明,譴責中國單方面改變地區現狀,影響區域穩定,并重申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釣魚島。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亦表示強烈抗議,稱此舉“有可能引發沖突”,甚至要求中國政府撤回“識別區”。有媒體預測,“防空識別區將成為中日下一輪較量的核心”,亦有媒體建議,“中國應停止對日加壓”,“將爭端提交國際仲裁”。這些提議能否為中日關系減壓?
目前有包括美國、日本在內共20多個國家和地區劃設防空識別區。日本“防空識別圈”為北、中、西、西南四個區,距其海岸線最遠達600公里,西部距中國浙江沿海僅130公里,不但覆蓋釣魚島,甚至跨越日本自己主張的東海“中間線”,覆蓋春曉等中國油氣田。對此,日美不擔憂“引發沖突”,而中國設定防空識別區,卻擔憂“引發沖突”,何故?中國以前沒有設定防空識別圈,蓋因防空力量相對落后,現隨著中國空中預警能力增強,為即時抵御外來威脅,設定防空識別區本是題中應有之義,未見得不妥。
防空識別區一般以領海基線為準。去年9月10日,中國政府公布了“領海基線”,強調釣魚島及周邊海域屬于中國主權范圍。“外國船舶通過中國領海須遵守中國法律,不得損害中國和平、安全、秩序。”毋庸置疑,中國劃定防空識別圈,同樣有維護釣魚島主權之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天,中國外交部還發表聲明,希望日本“回到雙方達成的共識諒解和談判解決爭議的軌道上來。”日本始終拒絕接受中方建議,致緊張局勢始終難以緩和。中日緊張事態升級,實則是一個雙方均騎虎難下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