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甘肅天水日報昨天發布的情況說明,那個再度引發眾多聲援的“輝哥”之所以“失學”,根本談不上“被打擊報復”,而是“父親撒謊”、“副校長違規幫忙”后的結果。在今晨出版的南方都市報上,楊輝的父親楊牛胡也已承認確實沒有按照規定履行借讀手續,只不過,“天水市一般學生借讀都是這樣做的。”
一場喧囂,被輕而易舉地從“程序正義”上給否定了,并且,天水官方還留下了“體貼民情”的名聲。于是,當@中學生楊輝改為聲聲言謝、呼吁“對這樣高度負責任的學校領導給予正面支持”后,就輪到@點子正和他的辟謠盟友們憤憤不平了:“少年楊輝的煩惱,反思師之惰與體之陋,更要反思父之過。甘肅教育部門直面網絡熱點是好事,屈從虛假網絡民粹有損政府公信力”;“李天一和中學生楊輝都在少年階段發展為人渣,但社會評判待遇不同,表面上是因為出身,社會地位差異,受到網民認可度也不一樣,但這背后都有極端民粹思維作祟,體現的就是不愿依靠法制解決問題,而是上升到政治化,更愿意通過情緒泄憤的輿論來干涉結果,甚至以反智方式的宣揚來影響法律做出公正裁決。”
自由派知識分子各自散退之際,宋志標選擇了另一個視角。昨天,在微信公號“舊聞評論”里,他寫道:““一句‘不是老人變壞,而是壞人變老了’驚艷四座,引得眾生喧嘩。再點綴上已經被命名為‘鍵盤少年’楊輝的強制輟學,浮想聯翩,好似絕句更絕了。可在這等規模的爭執下,到底在爭什么呢?似乎在沒有宵禁的網禁歲月里,國人真的喜歡上哲學問題似的。許多人在這兩個話題上遇到了生活中的兩大難題:無法解決青春期的叛逆問題,也無法解決更年期的衰老問題。因為在大陸,許多問題的解決偏好于時間——亦即寄望于生理解決——所以,盡管爭論,也爭不出所以然。對生理問題過于敏感,對生理解決又不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