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變局之年,各方關注。隨著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各方人士也從經濟、政治、法律等不同領域給出各自的改革路線圖。
公眾期待與落地政策之間,分野幾何?中國經濟的高增長能否維持?結構性改革如何破局?各界改革共識如何達成?中國未來道路何去何從?…… FT中文網對于這一議程一直保持關注,并于近期推出了三中全會專題(可見專題鏈接)。
本文中,劉利剛博士指出,中國的銀行業到了需要引入更多競爭的時刻,否則過度壟斷可能導致銀行業的管理和創新能力下降,而中國最有活力的中小企業也會因融資難而不能持續發展,使中國經濟陷入停滯的窘境。他強調,中國應該大力支持民營銀行的發展,引入競爭促進中國金融行業的變革,而且中國鼓勵民營銀行成長的土壤已經具備。
2002年,當時筆者供職于亞洲開發銀行學院,并主導了一項中國的金融改革的政策課題,后來這份名為《關于如何統籌擺布中國內外金融自由化問題的政策建議》的一些建議被中國的政策決策者所采納。
您已閱讀19%(406字),剩余81%(167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