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初級階段,輸出人民幣是主要目標,具體渠道主要可以歸為三類:貿易項下的跨境流動,金融與資本項下的跨境流動,離岸金融中心的人民幣流動,而這些流動都是在龐大的官方外匯儲備,這條金融航母的保駕護航之下進行的。目前整體發(fā)展的趨勢是:貿易項下的人民幣結算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發(fā)展迅速;金融與資本項目下管制仍然較多,但部分項目的放松趨勢比較明顯;以香港為主的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發(fā)展迅速,但由于發(fā)展模式面臨瓶頸,而倫敦、新加坡與中國臺灣等離岸新星緩慢升起。
人民幣周邊化:亞洲貨幣錨
人民幣周邊化的推進得益于中國前期的積累,其一是東南亞金融危機后人民幣通過長期釘住美元贏得的東盟貨幣錨地位;其二是通過亞洲工廠連接起來的廣泛貿易聯(lián)系和交錯的實際資本投資網(wǎng)絡;其三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后地緣輻射能力的提升。貿易與投資結算是人民幣周邊化和亞洲化的主要推力,其它的看點還在于跨境貸款與中日韓貨幣貿易合作。
您已閱讀7%(395字),剩余93%(546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