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本周五正式推出國債期貨,標志著這類金融產品在1995年“327國債事件”被叫停后的首次回歸。它的重啟,將從各個方面影響國債現貨市場的交易方式,大大提高國債現貨市場的效率。
任何一個海外同行見到中國銀行間市場債券現貨經紀人數時一定會十分驚訝,這是由市場的低效率導致的,與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沒有直接關系。一個典型的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員要每天同時打開四五個即時通訊系統,各種報價從十幾個對話窗口鋪天蓋地般涌入。可是有效的信息并不多,成交寥寥無幾,時間都消耗在沒完沒了的詢價過程中。
市場的低效也反映在交易數據上。以國債為例,截至2012年底,中國記賬式國債余額為約為7萬億元。其中大約90%左右由各類機構持有到期,剩下10%是用來交易的。今年以來,記賬式國債的日均交易量大概在2000億元、日均成交1000筆左右,遠低于與中國經濟總量相當的日本。
您已閱讀25%(377字),剩余75%(110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