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也受到流行趨勢的影響。占據半數以上中國速食市場份額的方便面生產商康師傅(Tingyi)發布報告稱,市場需求正在減少,成本日益上升。日用消費品的發展模式顯然正在重演。但如果最終證明中國并非像各個鄰國那樣熱衷于方便面這種亞洲頂級小吃,結果會怎樣?
食品行業的發展周期簡單明了:創造一個市場,坐視銷售額和盈利飆升,然后隨著銷售放緩,加大營銷力度來拼搶市場份額,同時祈求好運。即便是在亞洲飲食中占中心地位的面條也沒有什么不同。康師傅的報告稱,今年上半年方便面銷售額同比增長6.4%,低于20%的近5年平均水平。由于價格戰導致促銷成本上升,利潤率下滑。盡管如此,康師傅仍相信中國的城鎮化和財富增長將為其增長提供支撐。
方便面銷售額在短期內似乎不太可能下降,但可能也不會如康師傅預期的那樣增長。野村證券(Nomura)的數據顯示,中國內地每年人均消費方便面3公斤,或者說是30多包。而常常被視為中國富裕人群飲食習慣代表的香港人,每年對方便面的人均消費量是5公斤(50多包)。但香港人平均每周工作49小時,而中國內地是43小時,方便面這種不算營養的食物才成為香港人首選快餐。如果中國內地財富增長能讓更多的勞動者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或者延長工作時間難以變現,那么香港的方便面消費水平或許還可能提高,但也不能說內地目前的方便面消費水平低。
您已閱讀74%(561字),剩余26%(20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