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緊縮——以及公共赤字、國家債務與增長之間的關系——的辯論忽視了一個關鍵問題。除非國家瀕臨債券市場崩盤,否則債務規?;蛘叱嘧忠幠5闹匾圆患凹{稅人實際上在資助什么活動。如果這種支出支持那些通過提高生產率和創新加快經濟增長的領域,例如教育、技能、研究和新技術,那么與效益不高的支出相比,債務占經濟產出的長期比率可能較低(而且政府有望處于更好的狀態)。
實現創新拉動的增長的國家,不僅為創新創造了條件(為教育、培訓和基礎設施撥款),也不僅通過為基礎研究撥款,修正了市場失靈。它們還積極向創新者提供直接支持。即使在弱肉強食的資本主義美國也是如此。IT革命并不是在聯邦政府袖手旁觀的情況下發生的。美國政府曾支持微芯片和互聯網,近年又支持納米技術和生物科技。對這些領域的資助都通過公共機構進行,例如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這種支出之所以奏效是因為它“以任務為導向”:政府挑選創意,然后提供支持——從把宇航員送上月球,到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當政府擁有足夠充足的預算有能力完成任務時,聘用優秀人才和追求遠大抱負就變得更為容易,就像當年DARPA對互聯網的支持那樣。在美國能源部旗下的研究機構——美國能源高級研究計劃署(ARPA-E)——工作,就像在谷歌(Google)工作一樣酷。難怪美國能源部最近由一位曾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執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