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一個國家的鋼鐵行業形勢可以作為判斷該國經濟運行狀況的依據,那么,歐洲經濟產出數據的小幅增長還不足成為投資者樂觀的理由。大多數鋼鐵生產商——從塔塔鋼鐵(Tata Steel)到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的最新季報都好于上年同期,但這更多與成本削減和季節性趨勢相關,并非世界鋼鐵行業重新獲得了戰斗力。
全球鋼鐵市場仍受到產能過剩的困擾。野村證券(Nomura)估計,整個市場上的過剩規模多達4億噸。歐洲正在努力削減產能——今年上半年產量下降了5%。但中國并沒有同步行動——全球鋼材年產量達14億噸,中國占一半。盡管北京方面也傳出了有關削減重工業過剩產能的風聲,上半年中國鋼鐵產量仍增長了7%。
不過,安賽樂米塔爾近一個季度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同比增長了近20%。期內,這家全球產能最大的鋼鐵生產商著力削減成本,關閉了一些開工率較低的工廠。奧鋼聯集團(Voestalpine)等其他一些鋼鐵企業則憑借銷量的增長,提升了利潤率。隨著鋼鐵消費者開始補充庫存,上述趨勢應該會在下半年傳導至整個行業。此前由于預期鐵礦石價格下跌將帶動鋼材價格走低,用戶庫存水平有所下降。補充庫存活動,以及鐵礦石價格今年以來相當堅挺的事實,對鋼材價格起到了支撐作用——自7月初以來,鋼材價格上漲了5%。鋼鐵制造商需要通過擴大銷量和借助價格的上漲來提升盈利,緩和資產負債表狀況。
您已閱讀81%(591字),剩余19%(14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