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少有哪個地區能夠像拉丁美洲那樣從中國的崛起中獲得如此之多的好處。1990年,中國僅在拉美出口目的地中排名第17位。到2011年,中國已經成為巴西、智利、秘魯的第一大出口市場,也是阿根廷、古巴、烏拉圭、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在此期間,年度貿易額從不起眼的80億美元增加到無可替代的2300億美元。中國領導人預計,2017年這一數字將會達到4000億美元。
在中國建設大型城市、修建高速公路和鐵路網、滿足人們空前需求的過程中,拉美擁有中國所需要的很多原材料。智利的銅、秘魯的鋅、巴西的鐵礦石大量運往中國。該地區是糧食的“中東”,占全球農業出口的40%。它為缺水的中國提供大量的牛肉、家禽、大豆、玉米、咖啡和動物飼料。如果“Chatinamerica”(意為中國與拉美)讀起來跟“Chindia”(中印)、“Chindonesia”(“中國-印度-印尼”鐵三角)一樣順口,這個詞肯定早就被創造出來了。
這種經濟關系蓬勃發展的速度,引出了兩個對世界其他地區也同樣重要的問題。第一,中國經濟增長和投資放緩的時候會發生什么?其實這個過程已經開始。第二,拉美如何打造一種超越以往純粹依賴大宗商品的經濟關系?
您已閱讀24%(504字),剩余76%(160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