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水神獸”這樣的傳言,到底需不需要專門辟謠?不同尺度的人自然會有不同的態度。
人民網就覺得很有必要,昨天下午即曾通過微博轉播。其實,在過去兩周里,匯聚網絡和報紙雙重渠道,最高喉舌已經再筑辟謠防線。7月2日,人民日報即針對李某涉嫌輪奸案,強調《傳播“快時代”,要有“慢思考”》;4日,又根據“孕婦胎兒丟失”、“黑車帶走男孩”等新近傳聞,發表《新媒體不是謠言集散地》;昨日,再以《傳、疑、或越少越好》勸告同行:“現在的一些新聞似乎出現了一種規律,先是用傳、疑、或的方式被拋出來,再瘋狂轉載,成千上萬的激情帖子和慷慨議論又不斷跟進,然后再被求證,其真偽結果又被當作新聞再炒作一番,大家再來發一通議論。每天的新聞和輿論,好像竟是在這樣真真假假、周而復始的狀態下度過,如果最初沒有這些傳、疑、或式的新聞,難道我們就沒的可說了嗎?”
北京日報今晨亦有跟進,刊論《對發展中的問題應實事求是地去認識》,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輿論洪流表示擔憂:“近些年,我國輿論生態發生了深刻變化。從‘一個聲音喊到底’到‘人人都有麥克風’,個體話語權越來越大。然而,眾聲喧嘩的背后也有一種不良傾向,一些人在看待、討論問題時,時常脫離事情本身空發議論,乃至歪曲事實、牽強附會。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有的是概念沒搞清楚。比如,討論交通運輸管理。有人就混淆公共交通和出租服務的概念,或看著出租車價格較高要求公交也漲價,或對比公交一味批判出租車價格過高,板子狂揮打不到痛處。有的是亂戴帽子、無限上綱。韓國客機在美國墜毀致兩名中國女孩不幸遇難,面對悲劇,有人卻劍走偏鋒,將此歸結為中國機票太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