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喬?斯派(Joe Sixpack,代指普通美國人)嗎?美國中產階級在二戰后幾十年的大部分時間里充當全球“最后消費者”的角色,預計他們將在2008年危機之后發揮更為微弱的作用。這些年里,美國消費進入了冬眠模式。如今,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歐洲經濟增長陷入停滯以及對日本“安倍經濟學”的最初興奮感慢慢褪去,全球增長前景將再次取決于普通美國人的消費欲望。喬認為自己幸運嗎?
美國中產階級現在并未處于重新充當全球增長引擎的理想狀態。自美國經濟復蘇開始以來,美國收入中值已下滑5.4%。失業率仍然更接近8%,而非7%。美國家庭至少暫時停止了償債。然而,在缺少其他短期需求來源的情況下,人們再次把希望寄托在遭受了打擊的美國消費者身上。消費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0%左右,約占全球需求的16%。因此,所有國家的出口商都希望美國消費者為全球繁榮做出貢獻。
最近的跡象表明,美國消費者愿意發揮力量,但這種力量會有多大以及相關的代價還存在疑問。今年5月,進口激增導致美國貿易逆差擴大12%,至450億美元,為5年來最大增幅。來自中國的進口幾乎占到了其中的三分之二。按照這種趨勢,今年美中貿易逆差將超過3000億美元。同時,美國出口在下滑。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提出的5年內出口翻番的目標將不會實現——這一目標一直令人困惑,因為這是一個粗糙的目標。企業投資也沒有升溫。上月,美國新增就業崗位19.5萬個,勢頭不錯,但制造業就業持續下滑。人們最初以為,本輪美國復蘇將由制造業反彈拉動。如今這一預測看上去嚴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