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菲?安南(Kofi Annan)領導的非洲發展小組(Africa Progress Panel)最近發表的報告,暴露出剛果民主共和國最近簽訂的資源開采合同存在不公之處。該報告的發現,對非洲和八國集團(G8)來說都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
以高價為標志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以及采礦業的豐厚利潤,促使一度勘探程度不高的非洲開啟了十年的勘探熱潮。許多國家如今開始發現礦藏:剛果民主共和國和贊比亞發現了銅,肯尼亞和烏干達發現了石油,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亞發現了天然氣,幾內亞和塞拉利昂發現了鐵礦石。除非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否則非洲將會受益于開采量的不斷增長。然而,盡管這個過程可能為非洲提供依靠自我資金實現發展轉型的機會,但這個巨大的機會事實上很可能被錯過。駕馭資源財富需要一系列正確決定,其中最根本的一條是為社會獲取收入。正如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報道的那樣,丹?格特勒(Dan Gertler)在民主剛果共和國演出的一出鬧劇——以及貝寧?施泰因梅茨(Beny Steinmetz)在幾內亞的——表明,在這十年的勘探熱潮期間,某些事情嚴重走偏。非洲只獲得了其資源財富真實價值的一小部分,而剩余部分已與它無緣。
在努力獲取公平價值的過程中,非洲各國政府承受著兩大極其沉重的負擔。非洲各當局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嚴重不利于非洲方面的談判者。更糟糕的是,那些談判者無法得到有效的監管,這給了腐敗以可趁之機。對負責任的政府和企業來說,這些負擔是無法承受的。我們可以通過談判前的培訓、減少信息的不對稱,也可以通過規范的拍賣等有組織的競爭、來促使信息得到充分披露。我們還可以通過提高企業透明度、來減少賄賂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