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絲”一詞自去年紅遍網絡以來,今年遭遇了兩次挫折。一是3月份,導演馮小剛炮轟“屌絲”:稱自己草根是自嘲,稱自己屌絲那是自賤,是腦殘群體。二是屌絲游戲的廣告新近在紐約時報廣場被禁播。前者是文化事件,至于游戲,基本上只是打文化牌的營銷事件。本文無意于對“屌絲”作出什么權威判斷,只是一點不吐不快的私見,若能引起識者注意,則善莫大焉。
馮小剛是文化思想水平和社會成就較高的人,這類人通常被稱為精英,因此,他對屌絲的激烈定義以及網民的反彈,又被視為精英與草根的族群撕裂。族群撕裂或許有之,但精英群體和馮導本人的精英主義心態,畢竟還是兩回事。僅就他的言論看,我不贊同過度闡釋。
屌絲能大面積流行,源于比喻手法對“草根”一詞的語義嫁接,兩者構成了適度緊張的映射關系,既粗糙(“屌”字)又精致(“絲”字),由此而來的荒謬與錯位,孕育了語詞自身的淺幽默。這正是大眾借它自嘲的直接動因。
您已閱讀18%(383字),剩余82%(171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