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谷歌(Google),后是亞馬遜(Amazon),現在又再一次輪到蘋果(Apple)了:由于做了一次巧妙的稅務規劃,蘋果成為最新一家在此問題上遭到詬病的大型跨國企業。為了向股東返還170億美元資金,這家科技集團決定以發債的方式來籌措到這筆錢,而不是將其在海外的巨額現金儲備調回國一部分,原因是采取后一種做法的話,蘋果就得向美國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上繳大筆稅款。
此舉引發了人們對企業稅務規劃的進一步擔憂。隨著金融危機演變為財政危機、然后又演變為政治危機,公眾對一個存在缺陷的、使得數十億美元、英鎊和歐元利潤得以避稅的國際體制愈發感到憤怒。
政界人士意識到了這種情緒,于是提高嗓門譴責避稅大戶以及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所稱的“由律師、會計師和金融專家組成的‘旅行商隊’(暗指這些人很容易遷至低稅收地區——譯者注)”。在緊縮時期,沒有誰想給人留下一種對避稅者態度軟弱的印象。
您已閱讀20%(418字),剩余80%(162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