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規模已達到第一大經濟體的五分之二。但中國證券業規模僅是其經濟規模的五分之一。這很容易讓人得出一個結論:中國證券經紀行業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考慮到這一點,中國銀河證券(China Galaxy Securities)14億美元的首次公開發行,應該會大獲成功。不過這家中國最大券商(以銷售額計)卻只擁有5%的市場份額。比起各種關于行業潛力的數據,這一數字更能說明該行業的實際狀況。
一家完全明白市場情緒重要性的公司,卻不得不勇敢地拿出一張三年來銷售額、利潤及利潤率逐年下跌的招股說明書,這不啻于一種諷刺。盡管在中國,上市時機的選擇與政府政策——而不是公司大膽的上市策略——關系更大,以上數字仍能凸顯出券商與市場的關系。就拿今年來說,上證綜指日均成交量比去年增加了五分之二,而銀河證券第一季度的傭金和手續費收入只上升了五分之一。
銀河證券此次上市融資所得預計將用于拓展融資融券等其非傭金業務。2012年中國放松了相關監管,令融資融券業務的銷售額增長了一倍多。但即便該業務出現增長,銀河證券在主營的股票經紀領域仍將面臨殘酷競爭。2010年到2012年期間,平均傭金下跌了五分之一。中國有一百來家券商,排名前十的券商只占據了五分之二市場。而規模大未必就能得到投資者青睞。今年以來,資產排名分居第一和第二的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股價都下跌了逾十分之一。對于銀河證券——以及其他也將跟著上市的券商,或許還是把它們視為潛在的收購目標更為省事。不過市場上有如此多公司在互相競爭,投資者還是選擇作為它們的客戶,而不是股東,會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