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開發(fā)商急需一些好消息。今年以來,由于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下跌,大型礦業(yè)企業(yè)的股價已累計下跌近六分之一。因此,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國昨日發(fā)布強勁的4月貿易數字,令礦業(yè)股為之一振。中國發(fā)布消息稱,4月進口額同比增長17%、出口額同比增長15%,隨后澳大利亞Whitehaven Coal股價反彈7%,Fortescue Metals股價反彈5%。
但若認為中國貿易數字改善就意味著增長將回彈、礦商可以松一口氣,邏輯是有問題的。首先,數據的可靠性存疑。盡管出口數字增勢喜人,但4月中國對美國和歐洲的出口額(占中國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事實上下降了。如3月的情形一樣,維持強勁勢頭的是中國內地對其門戶香港的出口。巴克萊(Barclays)指出,中國內地對香港的出口貢獻了4月總體出口增長率中的9個百分點,顯著高于2011年的3個百分點。外界普遍認為,為增加資本流入、利用人民幣走強的機會賺取利潤,許多企業(yè)存在虛開發(fā)票行為。
第二個問題在于,中國大宗商品進口是否與潛在需求相符。伯恩斯坦(Bernstein)認為,推動中國鋼鐵產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的因素,是10年前較低的鐵礦石價格。隨著鐵礦石價格上漲,盡管中國鋼鐵企業(yè)股本仍僅相當于美國和歐洲鋼鐵企業(yè)的三分之一,但產量增速已降至僅6%。另外,去年上半年,盡管工業(yè)產出增長率降至僅10%,但銅進口仍狂增50%。由于借貸市場仍然偏緊,將大宗商品作為抵押品為貸款擔保的需求增加。投資者應考慮這些因素,然后決定是否根據中國的數據出手礦業(yè)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