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用水生產商農夫山泉與媒體批評者間的戰爭已經打到刺刀見紅的階段:口水仗、場面火爆的新聞發布會、以“喊冤”形式呈現的廣告、對“幕后主導者”的追索...... 這場持續數月的食品安全爭議,終于發展為近期最吸引眼球的公共事件之一。
最初,一些媒體對農夫山泉的質疑集中于三個方面,一是其瓶裝水中出現了深色不明物,二是其水源地周圍環境堪憂,可能影響產品水質,三是它所執行的浙江省的產品質量標準較低。但事態發展至今,媒體對農夫山泉的批評似乎對前兩方面著墨不多,而是抓住第三點窮追猛打。批評的主力也逐漸成為《京華時報》一家,而首先向農夫山泉發難的21世紀網則選擇“站一旁看熱鬧”。
雙方的爭吵看似復雜,各種標準代號、化學元素滿天飛,讓旁觀者一頭霧水,但最核心的爭議不過是:批評者認為農夫山泉執行的地方產品標準要求過低,甚至不如自來水的標準,而農夫山泉辯稱,這不是他們遵守的唯一標準,其企業內控標準高于國家及地方標準。
您已閱讀21%(401字),剩余79%(148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