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民間慈善行動的標桿性人物,@李承鵬以牙還牙地反擊了對其蘆山“作秀”的質疑后,終于可以抽空評點一下其它的時事素材:“這三天,受害者姓名反成為敏感詞,這事兒怪吧。保衛(wèi)家鄉(xiāng)環(huán)境被家鄉(xiāng)部門彈壓,這事兒怪吧。20年救助底層的茅于軾被底層民眾圍攻,這事兒怪吧。可這些怪事一直在發(fā)生,我們無能為力。這證明怪力亂神成為正常邏輯和主要力量。我們唯一能做的:在全城假裝歡呼新衣服時,讓一個小孩變成兩個、三個……更多”。
“受害者姓名反成為敏感詞”指的應該是朱令案。在@一毛不拔大師等故友的推動下,要求重審重查這樁19年前舊案的呼聲在微博論壇上高漲不退,吁請者甚至已經(jīng)想到了集體前往美國白宮網(wǎng)站請愿,稱其當年同舍同學孫維有動機、有途徑獲取鉈、導致朱令癱瘓,此后更名并通過“婚姻欺詐”赴美,故而“請求政府調查并驅逐她”。
與此同時,“朱令”這個名字新近成為網(wǎng)絡敏感詞,反而更加添了同情者對孫維家庭干預司法的想象。比如,已經(jīng)甚少就公共議題發(fā)言的昔日微博女王@姚晨,前天就截屏為證:“青年朱令,19年前被投毒。19年后,這個名字再次中毒。今日五四,截圖紀念”。
您已閱讀7%(466字),剩余93%(626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