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容易忘卻。如今,大多數人的工作場所安全基本有保障,安全演習變成了一種討厭的例行公事。安全官員抓住消防演習的機會,通過廣播反復大聲講話,吵得我們完全無法繼續工作。
但在過去,美國和歐洲的紡織廠里卻不是這般光景。1860年的馬薩諸塞州彭伯頓(Pemberton)工廠大火和1911年的曼哈頓三角紡織廠(Triangle Shirtwaist,該廠生產一種當時的流行服裝——荷葉邊下擺的女士襯衫——譯者注)火災分別導致約145名工人喪生,其中多數為女工。后一起事件促成了國際婦女服裝工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Ladies' Garment Workers' Union)的成立,以及相關衛生和安全法律的出臺。
內有多家紡織廠的拉納大廈(Rana Plaza)倒塌,應該成為孟加拉國工廠安全的一道分水嶺。但400多名為Primark和Mango等零售商生產成衣的女工之死,將不足以改變局面。去年11月的Tazreen Fashions制衣廠大火,造成至少110名工人死亡,但已經發生的此類災難,一直未能起到促使孟加拉國改變對工廠安全態度的作用。
您已閱讀22%(475字),剩余78%(172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